今天的個案研討個人的學習和感想是:要相信個案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依後現代理論)我們可以透過陪伴傾聽同理加上問一個好的問題(用例外問句)去讓他發揮自己內在原有解決問題的種子,把過去可能成功的經驗找出來,電話輔導最主要的主角就是電話那一頭來談的當事人,我們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當事人身上,專注於倾聽他的感受、想法、還有行為上,跟他討論他有什麼樣的反應,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有什麼樣的感受?什麼樣的想法讓他有這樣的感受?烝增老師教導我們,在聽完個案的故事後,(大約15分鐘後)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今天為什麼要打電話來?希望我們能夠做什麼?如果今天有什麼樣的討論結果,他就會覺得這一通電話沒有白打。明確來談者的目的希望達到的目標和期待,如果他的問題和他的期待是我們家庭教育中心可以幫忙的親子管教和溝通方法,就能形成輔導目標,透過電話就應該可以有一些幫助!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的問題並不是小孩子本身而是父母関係不好,家庭管教功能不彰或不合理,所造成的後果。就像一棵樹,如果樹根爛了,樹根沒有養分,當然果子長得小、長不好,要處理的應該是根的問題而不是在果子上做文章。孩子會有偏差行為其實是有目的,他希望引起家庭外面人的注意,因為他,學校的老師,輔導機構才有機會能夠介入協助這個家庭,他扮演的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吹哨人」角色。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把我們的重心放在打電話來的父母的身上而不是小孩子的行為上面,有快樂的父母,才會有健康快樂的小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