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簡稱ACT(行動)學習心得
就像一門哲學課一樣,
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簡稱ACT(行動),幫助了個案將生活中重視的信念和價值觀付諸行動,完成此生的任務。
ACT的治療歷程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接受」,
運用正念、隱喻、練習等方法讓個案能夠活在當下,以客觀、不帶評價的方式看著自己糾結的想法及焦慮、憂鬱、空虛等感受,為了是透過覺察、面對、接受、了解並和這些感受和平共處。
第二部分則是「承諾」,
幫助個案找出生活的意義及目標,並實現這些有意義目標,過有意義的人生。
就像一隻全新的手機,剛出產的時候都是一樣的。但是,經過了一兩年在不同的人手上,這隻手機就全然不一樣了。這是因為手機已經在過程中,下載了各種不同的應用軟體。
我們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天生贏家,都是最棒最好的。都是一顆閃亮的鑽石,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並習得了許多負面能量的信念、想法和情緒並受到它們的牽絆和限制,以致於讓這一顆鑽石蒙上塵埃, 看不清自己的本質, 找不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和人生方向,以致於不能發光發亮。
煩惱和困擾的人,有些是小時候不愉快的經驗, 讓他尚未成熟的心智,產生許多錯誤的解釋的連結,形成了錯誤的信念,價值觀及自我概念, 以致於不能接受自己, 甚至於不喜歡自己。 就像一個已經帶了一副扭曲有色眼鏡的人,在看自己看世界,當然充滿了既定的成見和偏見,活在過去的傷痛的經驗裡,負面複雜的情感糾結, 無法接受或看清自己和環境。
所以,ACT學派希望用比較客觀的眼光重新來審視自己的人生,正確的看自己看世界,用生活上發生的困擾事件當素材,活在當下,以此時此刻的感受來重新的檢視自己的想法、情緒、信念和價值觀。
以歡迎和接受的態度來面對所發生的一切事件和自己的情緒想法, 認為這些素材都是一個機會,是來幫助我們重新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進而發現自己的。
煩惱就是菩提,眾生皆佛。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來人世間出差、考察、旅遊兼玩耍的實習神明 」
所以這個神明也是要透過不斷的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才能發現自我的。有些人比較幸運,早早的就知道他自己人生的方向, 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 ,快樂做自己。
然而大部分的人則需要碰到的一些事情,從所產生的喜怒愛憎情緒中,才有機會再讓自己反思,讓自己去了解看到自己這些情緒想法背後的意義和所要透露的訊息。
因此,如果我們用一種歡迎接受的態度來弄清楚,我是誰?要的是什麼?我喜歡什麼?我討厭什麼?為什麼生氣?為什麼高興?我在乎什麼?現在快樂嗎?我所做的行動和我的價值觀目標夢想是一致的嗎?
把困擾和煩惱視為是一個機會,用正念的方式,活在當下, 活在此時此刻, 了解自己的感受,想法,然後才有可能從 「情感的糾結 」自我設限裡,從蒙上灰塵的陰影裡走出來。 這就是「接受」。
接下來,一旦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知道自己重視的是什麼?想要什麼?
然後承諾自己,讓夢想使命化成可行的目標並採取必要的行動,過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讓這一顆鑽石發光發亮。這就是「承諾」。
走在使命的路上一定會碰到很多的苦難和挑戰,但是透過願意勇敢的克服,成為一個永不放棄的勇者,成為一個讓自己佩服,讓自己引以為榮的人。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能梅花撲鼻香」,我們「實現了自我」 沒有白活了這難得的一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