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9日 星期日

莊子「以其知之所知之,養其知之所不知」 要成為一個「表演者」還是一個「學習者」之我見:

讀書會:莊子「以其知之所知之,養其知之所不知」
要成為一個「表演者」還是一個「學習者」之我見:
表演者的心態只是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不錯、很棒,希望得到肯定和認同,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自尊心成就感。以人性的觀點嚴格來講是沒有什麼不好。然而每個人都有「自以為是」的「師心」,為了捍衛自己的觀點,也很容易「自證其是」,在不被認同和被批判時,會自動產生自我防衛(我不可以犯錯,我不能丟臉)甚至跟別人爭辯,有這個反應「心就壞了」。
唯一的解方就是要有「學習者」的態度,「我知道我是不知道的」依照莊子的說法就是「以其知之所知之,養其知之所不知」也就是虛心的承認我知道的一定是有限的,而我不知道的才多的多,「而不知道」才是讓我自己能夠更上一層樓,精進自己,成為更好自己的方法。
有這種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想法,就很願意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教。
古時候孔子的學生子路,當有人告訴他不對的地方,會很高興的欣然接受。大禹聽到很棒的言論,也會很尊敬的向人感謝。(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因此,有了這種認知和態度以後,表演者就會很願意站岀來「獻醜」,因為他知道他自己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除非他呈現了自己,否則的話,別人怎麼有可能給他任何的批評指教呢?所以勇敢的人,願意冒出頭被批判的,學到的最多,得到的也最多。
易經的觀點也是這樣,一個初學者,開始的心思和態度是要放在埋頭苦幹認真學習上,而不急著有所作為,表現自己(初:潛龍勿用)。
但是一旦有所心得成長,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應該把自己的才華呈現出來,實踐理想(二:現龍在田)。
因為只是學習而沒有實際去操練,其實是蠻可惜的,也不容易進步成長。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平台和環境,讓自己可以把自己的心得感想呈現給大家。把自己的理想做出來,而不應該只是「藏拙」,這樣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實施的理念和想法是對還是錯?因為沒有機會受到現實的試煉啊!
因此,我以為,表演者是學習者,而學習者也該是表演者,他們應該是相輔相成、精益求精的。目的都是在成為更好的自己,讓社會也因為有我這個認真的人,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斷地進步。

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談家族系統理論和中國人倫讀書會心得分享

讀書會讀書會心得分享:
在西方輔導裡面有一個學派叫做家族治療。家族治療經過多年的觀察體驗和實際操作,提出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叫做家庭系統。家庭系統最主要是用「核心家庭」的觀念(俗稱的「小家庭」這種家庭的成員就只有父母和孩子)來看家庭的関係動力。因此,核心家庭總共會有3或4個系統(如圖)夫妻系統、親子系統、手足系統。
系統理論主要目的在定義每一個系統的角色功能,並提出一套他們認為系統中的角色和互動的原則,他們相信只要能依照原則而發揮功能的,系統中的関係就會健康和顺利的發展。否則,如果夫妻不像夫妻,父母不像父母,子女不像子女,一定會出大亂子。
舉例來講,夫妻是一個系統,系統的兩個人,他們因為愛結合建立一個家庭。所以他們是一種分工合作的夥伴關係。跟一般的商業合作的夥伴一樣,如果互相的支持、坦誠溝通,他們生意一定興隆。同樣的,一個家如果夫妻能同心協力,互助合作,関係一定和諧。再加上是親密愛人,又能彼此關懷、照顧、分享、信任、互敬互愛這就是恩愛夫妻,就能家和萬事興。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而夫妻其實是家庭系統最最重要的支柱。所以,夫妻關係和諧能同甘共苦,家庭功能就能夠健康健全的發展。
應證於我們2千多年來的古代的智者也有衍生出一套人倫關係該遵守的原則,在夫婦方面,那就是「夫唱婦隨」和「相敬如賓。」
同樣的,親子也是一個系統,父母的角色是要能夠疼愛、撫養、管教、照顧小孩,家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關係良好,管教適當,小孩就有一份安全感。人格也比較能健全的發展。
而小孩的角色是聽話、順從。因為沒有獨立的能力,自己的需求,一定要依附父母才能得到滿足。因此,聽從、依附、遵守家規做一個可被教養、聴話的小孩,變成一種必然的結果。
我們傳統的人倫就是「父慈子孝。」
另外,手足的系統是認為小孩子其實是同輩的,他們是平等的關係。不會因為誰先出生誰就該擁有最大的福氣,也不會因為先出生就該犧牲奉獻禮讓弟妹。只是通常大一點的會比較懂事智慧早開而成熟些,所以反應上比較好,比較可以指導跟照顧弟妹,而弟弟妹妹也因為年紀比較小似懂非懂,通常也會比較願意聽從哥哥姐姐們的話。可是基本上他們的地位還是平等的,有人說兄弟姊妹只是有「血緣的朋友」而已,所以,如果哥哥姐姐仗著年紀大而欺侮弟妹,甚至錯認為「長兄如父,長女如母」,而把父母管教的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處罰、約束弟妹,弟妹們通常也會不甘心服氣而致兄弟反目。
在我們古代的倫理就是認為只有「兄友,才會弟恭。」
我以為我們的倫理,是古代人們透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人性的了解,依著大自然的秩序,而形成的一套人性化合情合理的智慧結晶。
這個觀點和西方家庭系統的理論不磨而合,所以,只要我們社會家庭的每一個角色,都能過依著自己的角色功能和應盡的責任,就能夠有一個健全和諧的社會和家庭関係。否則,做父母不像父母,只忙顧於自己的事情,老公不照顧家庭,太太也不關心小孩,或放任小孩、不予管教,溺愛寵壞了小孩,將來自己還是會吃虧的。所謂「寵兒不孝,寵豬扛灶」。
同樣的夥伴關係的夫妻,不互敬互信,也是夫不夫、妻不妻,而該互敬互愛的手足關係,兄不兄、弟不弟,大家都沒有把自己的角色功能做好,每個人沒有做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家庭沒有疼惜、慈愛基礎,失去了愛的流動,人倫也都錯了位,家庭一定錯亂。

夫妻是一個系統,因此他們感情交流,互吐心事,遇挫折互相支持相知相惜就是「正位」
反之,夫妻一方有心事,不跟自己的親密愛人商量,反而跑去兒女那邊傾訴心事,尋求安撫就是「錯位」。因為父母才是孩子的避風港,情緒的出口,孩子受到了委屈,心裡難過,找父母傾訴得到安撫才是正確的。怎麼能倒過來呢?
而不明就理的小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幫助父母而成了父母的垃圾桶,傾聽、接受父母的壓力、困擾、擔心和害怕,這不是很不合情理嗎?小孩當然是坐錯了位置。因爲這不是為人子女該扮演的角色啊!
如果小孩有錯,父母訓斥管教約束他們就是正確。反之,小孩如果認為父母不對,也態度惡劣,沒大沒小,甚至訓斥父母,當然是做錯了。
以前孔子就說:「服事父母時,發現父母有過錯,要委婉勸阻;自己的心意如果沒有被接受,仍然要恭敬地不觸犯他們,只是內心憂愁但是不去抱怨。」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
這就是人倫,這就是定位。這就是家庭系統。
現在社會變遷,家庭離異,小孩的人格得不到健全的發展。甚至於影響到他們對婚姻的恐懼和錯誤的家庭觀念,這樣一代一代的錯誤傳承,惡性循環,而這種能糾正「錯位」的家庭系統理論和古代的人倫關係,不是很值得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重視和大聲的倡導嗎?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愛是一切的答案愛知己是一切的根本

參加「關係動力學」的領悟:
從莊子「齊物論」的「道樞、天倪、情獨、到天籟地籟人籟」來看莊子的「逍遙遊」

這幾次讀書會後我都會寫一些心得,和同學們分享,然後,就從「道樞、天倪、情獨、到天籟地籟人籟」開始都提到大自然有其一貫的秩序及活水源頭(道樞),那就是老天「無條件的愛」,老天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它「天行健 自強不息」幾萬年來準準的的每一年、每一個季節春夏秋冬、每一天日出日落,信守承諾的有規律的從不倦怠默默(從不居功)的在運行,讓大自然的萬事萬物可以開花結果成長茁壯,2000多年前的莊子說,這是老天無私的慈悲和照顧,解釋是老天的起心動念(天倪)是好生之德。他用「情獨」(情緒獨立於生態環境之外,不被外在刺激影響)來告訴我們事情的發生都是中性的,沒有好或不好,而我們的情緒卻產生了喜怒愛憎,這都是我這個人的「師心」(主觀的意見和想法)在做祟,「解鈴人還得繫鈴人」如果我們能夠用負責任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的情緒,認為我就是困住自己的痛苦和煩惱的罪魁禍首,我就是那個該負責的人,我們就能用接受、感恩、允許的眼光來看待所有發生的一切,或對於別人的批判的任何意見和話語,都能用這都只是「天籟地籟人籟」都是大自然會有的聲音來接受,抱著「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意義及目的並且有助於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就能像智慧的莊子一樣的看淡四周圍所發生的一切,成為自由自在瀟灑逍遙於天地之間的真人。
天地間:愛是一切的答案,愛自己是一切的根本

讀書會的主題「合作」的心得分享



今天讀書會的主題「合作」的心得分享:
在我們的社會裡,衝突是不被認同的,甚至於其實是大家所害怕的。因為中國人是比較講究人情味、愛面子、重視的人際關係和諧的民族。在團體中大部分人都喜歡好聚好散,一團和氣。因此,為了別人的面子有些話就不明說了,隱惡揚善,樂於做個好人,深怕得罪人而被人家討厭。所以,很多群體雖然表面上大家一團和氣,可是私底下卻有很多的暗潮洶湧不和諧的氛圍。而事實上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大部分父母師長也常教育我們:做人要得饒人處且饒人,多鼓勵多讚美少批評。而在學校教育裡,那些很喜歡放炮的人通常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肯定,甚至於大家也討厭他的「臭屁」,老師也不見得喜歡這樣的學生,反而比較喜歡不說話的乖寶寶。這就養成了不大願意說真話的習慣。因為誰都想要被喜歡被認同,那麼做做好人,不要背上破壞團體的和諧的大嘴巴的罪名,變成是一種很自然的選項。
根據社會心理學統計50%~60%的人其實是屬於這種好好先生型,這其實也是社會的一股穩定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選擇逃命和認命的人多,選擇革命的人少的原因。
但是合作是一個很特別的一種新的思考模式。完全顛覆我們的認知和習慣。好像是說衝突是好的,只有透過不斷的衝突不斷地辯論,真理才會越辯越明,大家講的越清楚說的越明白,願意透明化自己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然後經過幾次的折衝,就結合了所有人的意見,形成一種共識,然後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和願景。最後因為有了大家的參與每個人都有一份「我們的」認同感。於是開始「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把團體的問題、任務一一完成。這是一個比較西方式的民主的合作模式。的確是有別於我們傳統的遊戲規則。今天的討論很多同學也分享了他們透過合作成功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其實透過不斷的衝突所達成的共識最後反而更美好的結果的可能。
莊子齊物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師心」(意思是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主觀意見和想法),而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當每個人都願意勇敢的表達了各自的師心,這就共譜了人間的「天籟地籟人籟」(「天籟地籟人籟」是莊子齊物論裡面的一個觀念,在造物者的眼光中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和空氣接觸所發出的的聲音,都是自然美妙的,都只是一種空氣穿過天際的聲音而已,自然沒有所謂哪一種聲音是好哪一種聲音就不好,一切都是同等的平等重要。所以要以平常心來看待每一個聲音,尊重每個人的意見。)百花齊放腦力激盪法集思廣益的結果,就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團隊力量。就像一群瞎子摸大象一樣,雖然每一個人摸著的部位不同,講的大象也都不一樣,可是最後瞎子們都隱約的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了!這就是合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