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被討厭的勇氣

有一本書很值得跟大家推薦,書名叫"被討厭的勇氣"
在"被討厭的勇氣"裡,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
1, 所有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 ,憂鬱症的人有可能是想獲得別人的關心,反社會人格的有可能想要報復他受到的不公,因此阿德勒否定了人的心理創傷,認為一個人的不幸都是自己選的,心理創傷是不成熟的逃避行為和不負責的藉口。
2, 他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視人我之間的關係,所以他說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可見人我關係的和諧與否是人快不快樂的重要關鍵。
3, 人際關係的王牌是由我掌握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將讓你不自由, 所以要割捨別人的課題, 不必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所謂自由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4, 他特別強調個體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有考慮自己的好而不照顧到別人是不成熟的,因此,他認為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是社會意識, 工作的本質在對他人的貢獻。
從這個觀點可以看出, 阿德勒相當強調要人我之間:
1,一定要勇敢的做自己,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2,但是在做自己的同時, 一個人之所以會感到有幸福感是自己是有價值,因為他對社會有貢獻,對別人有好處。 心理健康成熟的個體,身心應該是健康平衡的,人我之間應該是我好你也好,利人利己雙贏的。因此,
成熟的人應該也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
古時候,也有將心比心的言論,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想要別人對我們的,就不要這樣去對別人。
雍也篇也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自己想要自立也要幫助別人自立,自己想要發達也要幫助別人發達。可見只有考慮自己的好而不顧慮別人好人際是不圓滿的。

有一本書叫" 自我肯定訓練 ",在書裡,作者將人分成三種應對社會的處事方式
1,自我肯定型 ( 我好,你好)
2,非自我肯定 型(我不好,你好)
3,攻擊型 (我好,你不好)
自我肯定型:我覺得和別人一樣是平等的,我有和別人一樣的權利,我有我存在的價值,我是自信的。有這樣的信念,就會帶來平等,合作 ,彼此尊重 的人際和諧。
非自我肯定型 :我凡事不如人,我沒有權利,我由別人決定自己的事情,世上有沒有我沒什麼差別,我很自卑。行為表現是,壓抑,逃避,討好,委屈求全。
攻擊型:我比別人強,我比別人優越,我的權利比別
人重要,我要保護自己的權利,允許自己侵犯別人,替別人做決定,行為表現是,敵對、衝突、責備、侵略。
可見非自我肯定和攻擊型都會帶來人際關係的不愉快和傷害。 人際關係的煩腦都是太超過或太自卑,所謂過猶不及 ,只有以中庸之道,平等尊重的心彼此相對待才能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