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老子思想裡面的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從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它,以致於有一個很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在說,天地和聖人是無心無我(天地不仁,聖人不仁),有著無限的慈悲及愛在對萬物和人的。這要從老子的思想的理解才能夠釐清清楚。
老子說,生而不有,長而不宰,為而不恃,功成不居。生他,長他,為他,成就他就是愛和慈悲,不佔有,不掌控,不憑靠,不居功就是無心無我(也就是不仁)。
原文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地與聖人有生萬物的愛與慈悲讓我們精彩一生的仁,也有不去干預、控制、無心無我、自然無為的不仁(無心無為)。當萬物像芻狗被人祭奠時,牠被小心翼翼的編造,用最好草來編織。是被呵護的,是被敬重、珍惜和風光的,然而當牠的角色舞台結束退場,被遣忘的丟棄時,天地也沒有對萬物宛惜和不捨。有生就有死,萬物不會永遠風光精彩的。其實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真象,它已經讓你的一生表現精彩。天地就像中間虛空的手風琴和七孔笛一樣(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只要我們願意,喜歡,我們都可以吹奏出各種喜怒哀樂千變萬化的樂章,讓你的人生精彩。然而手風琴、七孔笛卻完全的無損其一毫(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它是完全接納、陪伴、無心無我的配合你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提供我們相同的機會去發揮你自己,它是生而不有長而不宰的無為自然。同樣當退場被遺忘丟棄時,它也是無為自然。不管權位有多高,功勞有多大都是一樣的。芻狗就是順他隨他,喜歡就好,讓我們一生沒有白活,選擇精彩。
我們的人生可以選擇像一塊大石,讓石匠千刀萬剮的打造成佛相被人摩拜,也可以像另一塊被踩的上山石階,都是自己選的,各自精彩,也都很好。它是捨己從人無心無為的,而我們因為自己選擇就會心甘情願,就會自我負責了。
老子說,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聖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只是空空如實的接納。信實的人,以信實待他;不信實的人,也以信實待他,就在結出信實的果子。
無條件的接納和愛,捨己從人的陪伴,一切都是為了成就風光你,然而,一朝曲終人散,也是樂觀其成,沒有任何的掛礙,來去自如,應該是他的意思吧?!
須菩提說:「希有的世尊,⋯當善男子、善女人,在發起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的時候,要怎樣使這個菩提心常住不退?以及若是起了妄想執著心的時候,又怎樣去降服這個妄想執著心呢?」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