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讀書會有一篇故事, 女主角名字叫做麗絲白,拋夫棄子(女兒7歲,兒子11歲)選擇離婚去完成學業。九年後, 她後悔了自己的行為, 回頭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 希望家人能夠原諒她,却遭到家人的拒絕,尤其小孩們恨她已經到了絕不原諒的地步。
的確, 一般人很難原諒她,甚至於她自己 。不過 ,考量她的處境, 幾次支氣管炎,兩次肺炎, 還因為認為自己得了心臟病而掛急診, 她的身心已經受到嚴重的創傷 ,我覺得離婚丟下家人是可能當時最好的選擇。 因為, 做家庭主婦 ,沒有學習成長的機會, 見識言談,都讓她越來越感到無法配得上已經成為大記者的先生 。自卑和孤獨感 ,使她得了恐慌症 , 吃藥看醫生成為醫院的常客。她覺得 自己像被關在一個看不見的盒子 ,憂鬱得想要自殺 。 很幸運的在接受心理治療時,她有機會能夠參加成長課程,她越來越看清楚自己的問題,並且知道了自己的需求。 於是,她丟下一切,帶著喜悅和認真的態度, 重拾書本,回到研究所攻讀學位 ,進修其間, 非常的用功,非常的投入,樂在研究,樂在學習,參加每一個工作小組,各項研討會 ,沒有缺席任一堂課 ,用心努力了好幾年 ,終於讓她拿到了心理學博士學位 ,成為一個合格的治療師 ,專門幫助罹患心理疾病的人。 她真的是為自己而活 ,追尋自我,實現了自我 。
前些日子,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告訴我 ,他的嫂子因為憂鬱症自殺了 。他不得不要照顧大嫂留下的6歲女兒。他描述他大嫂憂鬱恐慌自卑孤獨的情景 ,一如書中的女主角麗絲白,只是他的嫂子沒有麗絲白那麼幸運 ,有機會參加成長課程 , 也沒能有勇氣拋下一切 ,去追尋自我 ,最後只能悲哀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結束她那苦悶遺憾的人生。
一個憂鬱無助的媽媽不僅不能照顧好自己 ,更不要談去照顧小孩和家庭,因為真的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 我認為麗絲白, 必須先原諒自己,甚至於不要有太多的歉疚 。一個不快樂的媽媽 ,不可能帶給家庭快樂的,反而更可能的事是, 會因為自己的不快樂 ,會讓家人不好過,經常怪罪了家裡的大大小小,事事項項,搞得全家雞犬不寧或最後以傷害別人或自己,做人生的收場。倒不如毅然決然的離開,給自己一個轉環的空間, 應該是當時是個明智的選擇 。如果雙贏不可得 ,寧願選擇自己不能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而現在,已經獨立了 ,而且有很大的能量可以幫助別人了, 也有愛人的能量。 語云,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只要持之以恆 ,真心的彌補 ,誠心的道歉,應該還是很有機會贏得家人的原諒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