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莊子的「空船理論」

 莊子的「空船理論」的感想:

上了年紀的人(過了60歲以後)一定要學會道家「不爭」和「虛己」的智慧!不能動不動就生氣,最好甚至於能常把鳥事轉化成開心快樂的想法,否則血壓升高,可能會得了各種慢性疾病和癌症:

《莊子•山木》篇裡講了一個小故事。


一個人乘船渡河,前面一條船沒有減速正迎面要撞過來。

這個人很緊張的大喊了一聲,卻沒有人回應,再喊更大一聲,還是沒有人回應,於是喊到第三聲的時候,他就破口大罵,前面開船的人是不是不長眼睛!但不幸還是撞上了。

結果,發現撞上來的竟然是一條空船,於是剛才的怒氣沖沖,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於是莊子說,一個人在面對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鳥事,如果能夠忘掉了自己,就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他了!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空船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把別人的傷害看成一個“空船”。


當你被人傷害的時候,不要想著去報複,更不能沉溺於痛苦之中。

你是被一條空船撞傷了,而非是一個人有意開著船撞你。


只有這樣想,你才能盡快地從憤怒和痛苦中走出來。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針對別人的不當行為動怒,就跟向一塊橫在你前進路上的石頭大發脾氣同等的愚蠢。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不是自欺欺人太過駝鳥了嗎?這只是「合理化」不幸事件而已嗎?

                是的,沒錯,年輕的時候,有本錢可以據理力爭,可是,上了年紀,我們真的不能再太認真了,把握僅剩的苦短生命,現在我們要學習「不爭」學習「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


鄧小平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不管合理還是合理化,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開心快樂!

否則因為別人的過錯,讓自己生氣、憤怒,血壓颷升,得到各種慢性病,傷害了健康,賠了夫人又折兵,就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了!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家庭教育中心電話輔導的我見

 今天的個案研討個人的學習和感想是:要相信個案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依後現代理論)我們可以透過陪伴傾聽同理加上問一個好的問題(用例外問句)去讓他發揮自己內在原有解決問題的種子,把過去可能成功的經驗找出來,電話輔導最主要的主角就是電話那一頭來談的當事人,我們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當事人身上,專注於倾聽他的感受、想法、還有行為上,跟他討論他有什麼樣的反應,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有什麼樣的感受?什麼樣的想法讓他有這樣的感受?烝增老師教導我們,在聽完個案的故事後,(大約15分鐘後)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今天為什麼要打電話來?希望我們能夠做什麼?如果今天有什麼樣的討論結果,他就會覺得這一通電話沒有白打。明確來談者的目的希望達到的目標和期待,如果他的問題和他的期待是我們家庭教育中心可以幫忙的親子管教和溝通方法,就能形成輔導目標,透過電話就應該可以有一些幫助!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的問題並不是小孩子本身而是父母関係不好,家庭管教功能不彰或不合理,所造成的後果。就像一棵樹,如果樹根爛了,樹根沒有養分,當然果子長得小、長不好,要處理的應該是根的問題而不是在果子上做文章。孩子會有偏差行為其實是有目的,他希望引起家庭外面人的注意,因為他,學校的老師,輔導機構才有機會能夠介入協助這個家庭,他扮演的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吹哨人」角色。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把我們的重心放在打電話來的父母的身上而不是小孩子的行為上面,有快樂的父母,才會有健康快樂的小孩!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助人的歷程與技巧

 在「助人的歷程與技巧」這本書裡,作者提到輔導有四個階段。1、建立關係2、探索問題3、了解問題4、行動計劃。而且在這一個階段沒有辦法繼續走下去的時候,要回頭去檢視是否前一個階段尚未完成而來找出卡住的問題?

關係是輔導的舞台,舞台還沒有建好,了解問題、解決問題有時候是沒辦法走下去的,這一次的個案研討最有價值的是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歷程的呈現。

一個因為沒有建立起信任關係的輔導,在4次談話後,最後無疾而終例子。

很感謝這一次的提案能讓我們學到這一點,雖然不是一次成功的輔導,但是卻是非常的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

輔導員並沒有足夠的被信任。個案認為助人者太年輕不能過幫助他,甚至把它當成自己的女兒來看待,助人者也因此產生了沉重的壓力和焦慮,他不是在一種輕鬆自在安心的狀態。基本上這已經不是一種輔導關係,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澄清彼此的關係才是當務之急。

因此要立刻停止繼續探索和了解問題,在程序上應該回到第一階段助人關係的建立。也就是『立即性』的來檢視我們是在一個什麼樣的關係裡?

依「後現代的觀點」當事人才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助人者不必也不需要承擔能不能解決個案的問題責任。

輔導是一種平等對待的關係,助人者一定要有一種輕鬆安定的自在感,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助人者只要像鏡子一樣,如實地呈現個案的樣貌,讓個案看到、了解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為背後的目的和需要,這樣助人者就做到了陪伴傾聽和同理心的了解個案的責任了。

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讀書會,「德有所長,形有所忘」(德充符)的學習心得和收穫

莊子讀書會,「德有所長,形有所忘」(德充符)的學習心得和收穫:

「德有所長,形有所忘」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德行、品格可以成為別人的表率,我們竟然就忘了他長得什麼的樣子了?
我們都知道很多對人類很有貢獻的,造福人群的人,像是發明電燈的愛迪生,許多諾貝爾獎的得主,我們從來都不關心他長得什麼樣子,可是他對世人的貢獻呢,卻會在典籍記載下去,讓人們銘記在心。
我們說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例如,到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在中國人裡,有誰不知道西遊記的故事。同樣的,孔子會成為萬世師表成為全世界老師的典範,就在於他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已經一兩千年了,我們其實也不在乎他長得什麼的樣子,不是嗎?
但是他們被人尊崇,從來不是去追逐得來的。
有的人追逐財富、名聲、權力,但權利和名聲不見得一定可以得到,可是如果他發揮了他自己的天賦,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然後每天持之以恆,孜孜不倦,卻可以保證這一生會過得開心快樂。

所以,說到底最終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愛自己,而愛自己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自己擅長的事,譲自己快樂,每天都開心快樂、非常的充實過日子。
因此,想要過得開心快樂。應該是多花一點時間在探索了解自己是誰?有什麼樣的天賦、能力?然後,把自己一生的使命、天賦發揮出來,讓這一生活得精彩,這樣雖然我們不去追逐名聲,但我們的每日所做所為卻都是在取悅我們自己。
我們來學習莊子,學「關係動力學」最重要的就是要成為一個開心快樂的人,而一個人要開心快樂最重要就是要做我們喜歡的事,成為我們自己。
這樣我們在這個世間上,就是在極樂世界裏,所以,極樂世界不在來世而在此世。
做自己喜歡的事,快樂的事,每天都很開心,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接近我們就是接近歡樂,就是接近光,我們活出了一片光!
這就是選擇成為我們自己,一個選擇,精彩一生!

2020年4月19日 星期日

莊子「以其知之所知之,養其知之所不知」 要成為一個「表演者」還是一個「學習者」之我見:

讀書會:莊子「以其知之所知之,養其知之所不知」
要成為一個「表演者」還是一個「學習者」之我見:
表演者的心態只是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不錯、很棒,希望得到肯定和認同,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自尊心成就感。以人性的觀點嚴格來講是沒有什麼不好。然而每個人都有「自以為是」的「師心」,為了捍衛自己的觀點,也很容易「自證其是」,在不被認同和被批判時,會自動產生自我防衛(我不可以犯錯,我不能丟臉)甚至跟別人爭辯,有這個反應「心就壞了」。
唯一的解方就是要有「學習者」的態度,「我知道我是不知道的」依照莊子的說法就是「以其知之所知之,養其知之所不知」也就是虛心的承認我知道的一定是有限的,而我不知道的才多的多,「而不知道」才是讓我自己能夠更上一層樓,精進自己,成為更好自己的方法。
有這種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想法,就很願意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教。
古時候孔子的學生子路,當有人告訴他不對的地方,會很高興的欣然接受。大禹聽到很棒的言論,也會很尊敬的向人感謝。(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因此,有了這種認知和態度以後,表演者就會很願意站岀來「獻醜」,因為他知道他自己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除非他呈現了自己,否則的話,別人怎麼有可能給他任何的批評指教呢?所以勇敢的人,願意冒出頭被批判的,學到的最多,得到的也最多。
易經的觀點也是這樣,一個初學者,開始的心思和態度是要放在埋頭苦幹認真學習上,而不急著有所作為,表現自己(初:潛龍勿用)。
但是一旦有所心得成長,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應該把自己的才華呈現出來,實踐理想(二:現龍在田)。
因為只是學習而沒有實際去操練,其實是蠻可惜的,也不容易進步成長。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平台和環境,讓自己可以把自己的心得感想呈現給大家。把自己的理想做出來,而不應該只是「藏拙」,這樣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實施的理念和想法是對還是錯?因為沒有機會受到現實的試煉啊!
因此,我以為,表演者是學習者,而學習者也該是表演者,他們應該是相輔相成、精益求精的。目的都是在成為更好的自己,讓社會也因為有我這個認真的人,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斷地進步。

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談家族系統理論和中國人倫讀書會心得分享

讀書會讀書會心得分享:
在西方輔導裡面有一個學派叫做家族治療。家族治療經過多年的觀察體驗和實際操作,提出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叫做家庭系統。家庭系統最主要是用「核心家庭」的觀念(俗稱的「小家庭」這種家庭的成員就只有父母和孩子)來看家庭的関係動力。因此,核心家庭總共會有3或4個系統(如圖)夫妻系統、親子系統、手足系統。
系統理論主要目的在定義每一個系統的角色功能,並提出一套他們認為系統中的角色和互動的原則,他們相信只要能依照原則而發揮功能的,系統中的関係就會健康和顺利的發展。否則,如果夫妻不像夫妻,父母不像父母,子女不像子女,一定會出大亂子。
舉例來講,夫妻是一個系統,系統的兩個人,他們因為愛結合建立一個家庭。所以他們是一種分工合作的夥伴關係。跟一般的商業合作的夥伴一樣,如果互相的支持、坦誠溝通,他們生意一定興隆。同樣的,一個家如果夫妻能同心協力,互助合作,関係一定和諧。再加上是親密愛人,又能彼此關懷、照顧、分享、信任、互敬互愛這就是恩愛夫妻,就能家和萬事興。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而夫妻其實是家庭系統最最重要的支柱。所以,夫妻關係和諧能同甘共苦,家庭功能就能夠健康健全的發展。
應證於我們2千多年來的古代的智者也有衍生出一套人倫關係該遵守的原則,在夫婦方面,那就是「夫唱婦隨」和「相敬如賓。」
同樣的,親子也是一個系統,父母的角色是要能夠疼愛、撫養、管教、照顧小孩,家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關係良好,管教適當,小孩就有一份安全感。人格也比較能健全的發展。
而小孩的角色是聽話、順從。因為沒有獨立的能力,自己的需求,一定要依附父母才能得到滿足。因此,聽從、依附、遵守家規做一個可被教養、聴話的小孩,變成一種必然的結果。
我們傳統的人倫就是「父慈子孝。」
另外,手足的系統是認為小孩子其實是同輩的,他們是平等的關係。不會因為誰先出生誰就該擁有最大的福氣,也不會因為先出生就該犧牲奉獻禮讓弟妹。只是通常大一點的會比較懂事智慧早開而成熟些,所以反應上比較好,比較可以指導跟照顧弟妹,而弟弟妹妹也因為年紀比較小似懂非懂,通常也會比較願意聽從哥哥姐姐們的話。可是基本上他們的地位還是平等的,有人說兄弟姊妹只是有「血緣的朋友」而已,所以,如果哥哥姐姐仗著年紀大而欺侮弟妹,甚至錯認為「長兄如父,長女如母」,而把父母管教的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處罰、約束弟妹,弟妹們通常也會不甘心服氣而致兄弟反目。
在我們古代的倫理就是認為只有「兄友,才會弟恭。」
我以為我們的倫理,是古代人們透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人性的了解,依著大自然的秩序,而形成的一套人性化合情合理的智慧結晶。
這個觀點和西方家庭系統的理論不磨而合,所以,只要我們社會家庭的每一個角色,都能過依著自己的角色功能和應盡的責任,就能夠有一個健全和諧的社會和家庭関係。否則,做父母不像父母,只忙顧於自己的事情,老公不照顧家庭,太太也不關心小孩,或放任小孩、不予管教,溺愛寵壞了小孩,將來自己還是會吃虧的。所謂「寵兒不孝,寵豬扛灶」。
同樣的夥伴關係的夫妻,不互敬互信,也是夫不夫、妻不妻,而該互敬互愛的手足關係,兄不兄、弟不弟,大家都沒有把自己的角色功能做好,每個人沒有做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家庭沒有疼惜、慈愛基礎,失去了愛的流動,人倫也都錯了位,家庭一定錯亂。

夫妻是一個系統,因此他們感情交流,互吐心事,遇挫折互相支持相知相惜就是「正位」
反之,夫妻一方有心事,不跟自己的親密愛人商量,反而跑去兒女那邊傾訴心事,尋求安撫就是「錯位」。因為父母才是孩子的避風港,情緒的出口,孩子受到了委屈,心裡難過,找父母傾訴得到安撫才是正確的。怎麼能倒過來呢?
而不明就理的小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幫助父母而成了父母的垃圾桶,傾聽、接受父母的壓力、困擾、擔心和害怕,這不是很不合情理嗎?小孩當然是坐錯了位置。因爲這不是為人子女該扮演的角色啊!
如果小孩有錯,父母訓斥管教約束他們就是正確。反之,小孩如果認為父母不對,也態度惡劣,沒大沒小,甚至訓斥父母,當然是做錯了。
以前孔子就說:「服事父母時,發現父母有過錯,要委婉勸阻;自己的心意如果沒有被接受,仍然要恭敬地不觸犯他們,只是內心憂愁但是不去抱怨。」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
這就是人倫,這就是定位。這就是家庭系統。
現在社會變遷,家庭離異,小孩的人格得不到健全的發展。甚至於影響到他們對婚姻的恐懼和錯誤的家庭觀念,這樣一代一代的錯誤傳承,惡性循環,而這種能糾正「錯位」的家庭系統理論和古代的人倫關係,不是很值得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重視和大聲的倡導嗎?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愛是一切的答案愛知己是一切的根本

參加「關係動力學」的領悟:
從莊子「齊物論」的「道樞、天倪、情獨、到天籟地籟人籟」來看莊子的「逍遙遊」

這幾次讀書會後我都會寫一些心得,和同學們分享,然後,就從「道樞、天倪、情獨、到天籟地籟人籟」開始都提到大自然有其一貫的秩序及活水源頭(道樞),那就是老天「無條件的愛」,老天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它「天行健 自強不息」幾萬年來準準的的每一年、每一個季節春夏秋冬、每一天日出日落,信守承諾的有規律的從不倦怠默默(從不居功)的在運行,讓大自然的萬事萬物可以開花結果成長茁壯,2000多年前的莊子說,這是老天無私的慈悲和照顧,解釋是老天的起心動念(天倪)是好生之德。他用「情獨」(情緒獨立於生態環境之外,不被外在刺激影響)來告訴我們事情的發生都是中性的,沒有好或不好,而我們的情緒卻產生了喜怒愛憎,這都是我這個人的「師心」(主觀的意見和想法)在做祟,「解鈴人還得繫鈴人」如果我們能夠用負責任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的情緒,認為我就是困住自己的痛苦和煩惱的罪魁禍首,我就是那個該負責的人,我們就能用接受、感恩、允許的眼光來看待所有發生的一切,或對於別人的批判的任何意見和話語,都能用這都只是「天籟地籟人籟」都是大自然會有的聲音來接受,抱著「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意義及目的並且有助於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就能像智慧的莊子一樣的看淡四周圍所發生的一切,成為自由自在瀟灑逍遙於天地之間的真人。
天地間:愛是一切的答案,愛自己是一切的根本

讀書會的主題「合作」的心得分享



今天讀書會的主題「合作」的心得分享:
在我們的社會裡,衝突是不被認同的,甚至於其實是大家所害怕的。因為中國人是比較講究人情味、愛面子、重視的人際關係和諧的民族。在團體中大部分人都喜歡好聚好散,一團和氣。因此,為了別人的面子有些話就不明說了,隱惡揚善,樂於做個好人,深怕得罪人而被人家討厭。所以,很多群體雖然表面上大家一團和氣,可是私底下卻有很多的暗潮洶湧不和諧的氛圍。而事實上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大部分父母師長也常教育我們:做人要得饒人處且饒人,多鼓勵多讚美少批評。而在學校教育裡,那些很喜歡放炮的人通常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肯定,甚至於大家也討厭他的「臭屁」,老師也不見得喜歡這樣的學生,反而比較喜歡不說話的乖寶寶。這就養成了不大願意說真話的習慣。因為誰都想要被喜歡被認同,那麼做做好人,不要背上破壞團體的和諧的大嘴巴的罪名,變成是一種很自然的選項。
根據社會心理學統計50%~60%的人其實是屬於這種好好先生型,這其實也是社會的一股穩定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選擇逃命和認命的人多,選擇革命的人少的原因。
但是合作是一個很特別的一種新的思考模式。完全顛覆我們的認知和習慣。好像是說衝突是好的,只有透過不斷的衝突不斷地辯論,真理才會越辯越明,大家講的越清楚說的越明白,願意透明化自己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然後經過幾次的折衝,就結合了所有人的意見,形成一種共識,然後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和願景。最後因為有了大家的參與每個人都有一份「我們的」認同感。於是開始「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把團體的問題、任務一一完成。這是一個比較西方式的民主的合作模式。的確是有別於我們傳統的遊戲規則。今天的討論很多同學也分享了他們透過合作成功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其實透過不斷的衝突所達成的共識最後反而更美好的結果的可能。
莊子齊物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師心」(意思是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主觀意見和想法),而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當每個人都願意勇敢的表達了各自的師心,這就共譜了人間的「天籟地籟人籟」(「天籟地籟人籟」是莊子齊物論裡面的一個觀念,在造物者的眼光中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和空氣接觸所發出的的聲音,都是自然美妙的,都只是一種空氣穿過天際的聲音而已,自然沒有所謂哪一種聲音是好哪一種聲音就不好,一切都是同等的平等重要。所以要以平常心來看待每一個聲音,尊重每個人的意見。)百花齊放腦力激盪法集思廣益的結果,就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團隊力量。就像一群瞎子摸大象一樣,雖然每一個人摸著的部位不同,講的大象也都不一樣,可是最後瞎子們都隱約的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了!這就是合作的成果。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讀書會「情獨」心得

讀書會討論「情獨」心得感想:
在”與成功有約“一書裡,作者柯維認為,人和動物不同的是,人是理性的動物,在刺激和反應之間還有一個選擇的自由,透過理性的思考和價值判斷,我們可以做一個「對」的選擇。只要我們在受到刺激的時候,想辦法給自己一個暫時停止的空間,不要急於反應,讓自己冷靜下來,就能採取利人利己,雙贏的行動。
以前學習人要活在當下,要接納自己的情緒,因為每一個情緒都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途徑,知道自己的所愛、所惡和價值觀是什麼?情緒是有其意義和價值的。現在在接納和了解自己的情緒之後,理性的我們就有了一個選擇,選擇合情合理利人利己,選擇做勇敢的事,做義的事。「當下,正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情緒,像難過、傷心啊、擔憂啊或開心、快樂都有它意義。都是在告訴我們,我是怎樣的人?我在乎的是什麼?讓我們對自己有所了解。一旦有了這份認知,如果我們能採取開誠布公的「透明化」我們自己,表達自己內心的真感受,這就在走向一個讓人家了解我們,開啟了好的對話的一個途徑了。
同時,這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承認我的情緒,都是我們自己的想法、價值觀造成的,不是外在的事件,不是因為,別人怎麼樣而讓我⋯⋯,而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才是真正的「繫鈴人」,困住我們的是自己內心的想法跟解釋而不是外在的世界。這大概就是「情獨」所要傳遞的意思吧?!

2020年3月19日 星期四

莊子齊物論道樞的學習心得

莊子的齊物論裡「道樞] 的觀 念,我覺得也可以這樣看待:
當我們掌握到事物真正的核心關鍵 就掌握了 真正問題的根源  。所謂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情緒的背後真正的核心是:我們的想法和價值觀 而不是外在的事件本身 ,當我們 對外在事件的解釋.想法改變.,擔心、憂慮、憤怒和不快樂也會隨之改變。
有一個影片(如附片)這個小孩子說:你如果每天練習什麼,就會擅長什麼,練習擔心就會變擔心,每天練習憤怒,就會憤怒。我如果每天練習抱怨,就會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反之,如果每天練習開心就會開心,每天練習快樂,就會快樂⋯⋯所以你每天練習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但事實可能不是全然如此,的確,訓練會成為習慣,習慣久了,就成為怎麼樣的人!所謂「修假成真」就像武功裡面有內功和外功一樣,我們可以把練習當成是外功來看。
但是,我們還可以選擇另外一個途徑,根據「道樞」的觀點:情緒的背後真正的核心是,我們的想法和價值觀而不是外在的事件本身 ,當我們 對外在事件的解釋.想法改變了,擔心憂慮憤怒和不快樂 就會改變。
莊子教我們,對所有的發生,都要抱著「場有主義」,以平常心來看所有的發生,對別人的意見批評抱怨的聲音也是抱著「天籟、地籟、人籟」都只是一種大自然的聲音來接受。這樣就可以不用「刻意去練習」也能達到「不在意」和「放下」的地步。
一顆樹的果子長得不好,不全然是果子的問題。有可能樹根的養分、水和土壤不足,才是真正的關鍵。一件事情結果不好或人的不開心不快樂,可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信念想法價值觀出了問題。
選擇好的信念價值觀作為我們的人生準則,也會像莊子一樣,有一種輕鬆開心的人生,這樣莊子的道樞就是武功裡面的內功了!

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的學習分享

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倪是端倪,是起心動念的意思)的學習分享:
輔導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同理心,是在幫助別人、了解別人和建立良好關係很重要的能力。有了同理心就能夠了解別人的心情感受和內在的想法。然而,還有個名詞叫「高層次的同理心」就是說能夠了解別人的情緒背後的想法的想法,甚至是想法想法的想法。也就是這個人最開始的「起心動念」。如果一個人的起心動念被看到了他會覺得你才是真正的了解他的人他會有一種你是他的「知己」的感覺!
關係中很多的出發點都是出於愛和好心,如果了解了一個人起心的的善意,即使說話不好聽或越幫越忙,最後變成「糊塗的善意」,能夠了解這一點,就很容易諒解别人,也會化解了我們心中的不快和怨恨。
與會中有個年輕的學生說:當我看到父母是為了愛我、關心我的起心動念時,這時候不管他們說了多難聽的話,都是一種愛的語言,我就不會跟他們計較了。他真的有大智慧呀!
人與人之間如果都能夠看到行為背後的起心動念,就能彼此互相了解,開啟了友善的對話空間!
以此來看天倪,看到老天爺造物的起心動念,看到老天的「好生之德」。老天就像太陽、水和空氣一樣的的無私無我,永遠以慈悲和愛關照我們,能夠這麼看我們活著的世界,真的是很棒的事啊!

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5,需卦的啟示

5,需卦的啟示     (需是需要,需求。需也是做好準備,蓄勢待發,好整以暇的意思)                                                                            
卦辭: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卦辭解釋:需:是需要、是需求,「需要是創造之母」是人類追求夢想的原動力。一個有著渴望的夢想和強烈目標的人,一定會有恒心毅力面對挑戰,也都會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只要心意真實明白,堅定不移,前途將是一片光明和順利亨通的。一個人堅守「不忘初衷,好整以暇」的正道,再接再厲永不放棄就會吉祥,而永恆的幸福就在全力以赴冒最大的危險中獲得。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卦就是以一個有著堅強的意志和強烈渴望實現夢想的人,如何在每一個挑戰之前,好整以暇做智慧的準備、一步步的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最後也得到他渴望的夢想,其奮鬥的六個過程。
孔子說:烏雲已經佈滿了天空,就將要下雨了。如箭在弦、蓄勢待發,這個時候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要放鬆心情,好像參加喜宴快樂般的作好準備,耐心等待美食上桌。(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1.有著強烈的成功慾望的初學者,新鮮人,要學習和培養的能力還很多,離挑戰及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所以,這時候要好整以暇,焦點要放在虛心學習,謀定而後動上。下定決心許下承諾,堅持到底,永不放棄。這樣做不會錯。(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2.取得一定的成就,成為中階主管,離目標更近了。正是要展現自己鴻圖大展的時候,此時,周圍有一些不以為然消極的人,開始說一些譏笑、諷刺的話刺激我們,不要緊,好整以暇,別受他們的影響也不必理會他們,只專注自己既定的目標,最後的結果一定會吉祥如意。(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3.現在所有的精力、時間,從早到晚自強不息的努力正式的和強敵交鋒,這是最重要的關頭,好像陷進泥淖裡,動彈不得,你倍感壓力。因為來襲的都是兇悍無情的強敵。不用驚慌,好整以暇,用戒慎恐懼謹慎認真的態度全力以赴,就不會失敗。(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4.現在你登上了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的聘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這時候你所面對的是強勢多疑的上司和並不服你領導的部屬,真的是裡外不是人。不過不要緊,好整以暇,用柔順的態度聽從上級指示,用自信從容態度面對下面的挑戰,雖然苦悶有傷,內心淌血,最終還是會全身而退。(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5.終於登上了人生的高峰,成為最高領導,實現了一生奮鬥的夢想,所有的需要也都完全實現。高興之餘,辦了一個慶功宴,宴請大家,在酒食歡樂中,享受著成功所帶來的甜美果實。成功是需要慶祝的,只要繼續堅守不屈不撓好整以暇的正道,就會吉祥如意。(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6.坐擁在榮華富貴的高位上,經常的會有不速之客聯袂而來,雖然有一些不懷好意的挑釁之客,不過,好整以暇,以平常心用平和敬慎的態度來款待他們,最終還是吉祥如意。(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4,蒙卦的啟示

4,蒙卦的啟示

卦辭: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蒙:是啟蒙,啟發蒙昧。是談教育的原則:
a.受教者一定要有學習的動機,不會思考問題,不主動的學習,老師再努力也沒有效果。b.學習者一定要相信老師的學問,不信任、懷疑老師,老師會教不下去,師生最後都會有挫折感。(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孔子說:教育的目的是讓一個人能夠培養果敢的行為和高尚的德行。(象曰: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1.啓發蒙懂的小孩開始,一定要嚴格管制(損:懲忿窒慾)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而有牢獄之災,就像一棵小樹要長成大樹,一定要有一些支撐和限制,如果任由它自然發展一定會長得歪七扭八,很是難看。而且等到長大了,才要來調整矯正,就會變得蠻困難的。因此,放任不管一定會有遺憾。(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2.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好的老師了。擁有包容和接納的心(剝:厚下安宅),經常抱著教學生就好像娶媳婦一樣的歡喜。而能把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傳承,就好像生了兒子可傳宗接代一樣快樂。吉祥。(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3.離開了教師的位置,繼續深造。一定要選擇一個領域專心一致精益求精的學習。最怕心猿意馬,看到口若懸河光鮮亮麗的老師,就見異思遷,另起爐灶。就像一個媳婦,看到高富帥的男生,(蠱:女惑男)就忘記了自己已經是有夫之婦,迷失了自己,還以身相許。這種隨時準備背叛師門,騎驢找馬,一定滾石不生苔。對她也沒什麼好處。(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4.在進一步的學習中,因為閉門造車,遠離了老師,現在碰到瓶頸,陷入困境,自始至終都沒有碰到能指點迷津的老師(未濟:慎辨物居方:找到好老師,決定了未來的方向)可以請教,很是遺憾。(六四,困蒙,吝。)

5.終於撥雲見日融會貫通了,回到小孩子般的純真明白。變成一個最好的學生,也像白紙一樣,隨時可以包容一切,又接納又謙虛。雖然看起來還是從前的様子,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但是,現在的他,已經不是以前的山,也不是以前的水。是個很有深度內涵的君子。吉祥如意。(六五,童蒙,吉。)

6.現在修養已經到隨心所欲不逾距了,大智若愚。碰到以蒙昧之名被打擊的時候,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都不會違背良心和道德,因滿懷怨恨而變成盜寇。同時,對於外在的名利和誘惑也有一份免疫的保護層 ,真的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了。(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